[我們擁有的,你會貼上多少錢的標籤?]
因為別人贈與的VVIP票券,有機會參觀某場藝術展覽。我在一幅藍天白雲的畫作前駐足欣賞時,一位氣質高雅的小姐走到我身邊輕聲地說:「你也覺得這幅很美齁?覺得我買來掛在客廳如何?」
我微笑回應:「感覺很美,這樣看看天空真的很不錯。」
小姐接著說:「對呀,感覺很舒服,而且這幅才15萬,也不貴。」
然後我腦中馬上浮現一句話:「哇!原來我常常抬頭看看天空,就至少能現省15萬了!」(請原諒我世俗的念頭)
這次經驗,讓我更深的感受到,大自然是如此神奇的藝術創作家,在天空、海洋、川流、山林、平原,無時無刻都在創作,是那樣的寬廣、立體,且無限變化。而我們,是否鮮少以欣賞的眼光,錯過了這樣無價的美麗。
想著,什麼時候開始,我們不再登高遠眺,不再抬頭望天空,不再靠近山林?想著,我們除了膠著在匱乏、失去之外,還擁有的東西,會為他們貼上多少錢的標籤?想起之前一本書 <一句我愛你,價值825萬>,作者提醒我們花錢真正的價值,是在事物帶來的快樂與滿足,而我們所擁有的,能為人生帶來美好、快樂、富足的經驗,想想個人價值觀對照的金錢價值是多少呢?生命中前五十名的美好經驗,可能像是:身體健康、聽見我愛你、有穩定的感情關係、在和平安全的國家生活、有兒女、與家人相處、度假、品味寧靜,其他還有寵物陪伴、休假、閱讀、看電影、工作樂趣、晚上回家、烹飪..,等等。
那我們盤點自己擁有的人、事、物,有那些呢?
並非要渲染我們需要多感恩、多知足、催眠自己擁有的多少、多富足。而是,也許當自己被黑色的想法壟罩,陷入在自己多麼匱乏、不足、自卑的漩渦裡時,我們會知道,自己並非如自己所想像的一無所有,也並非如自己所想像的一文不值。
正念/靜觀的其中一項練習,也是透過打開五官感受,欣賞那些我們習以為常的人事景物,帶著好奇心去探索,每一次都像第一次看到一樣新鮮,每一次都有更新的覺察發現;然後溫柔的、仁慈的善待自己與環境的人事物。
文/圖:洪千惠臨床心理師
#臨床心理師的日常
#Mindfulness #MBCT #正念 #靜觀